English

代币券引出的问题

2001-02-11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春节前,有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,严禁发放使用各种代币券(卡),已发放的购物券(卡)限期2月28日前由出售和购买方妥善处理。消息一经传出,许多商场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购物高潮,也引出了方方面面的问题。

南京急停三亿代币券

兑现潮带来抢购风

2月4日,南京市规模最大的苏果超市贴出告示,称从2月5日起将停止使用代币券。2月4日晚些时候,超市突然出现春节后第一个购物高峰。各个营业点都挤满了抢购商品的市民,抢购商品的南京市民交费时所用的都是“苏果员工福利卡”,抢购的商品从日常用品到家电、服装、健身器材。在苏果远离市区的一家仓储式超市,市民竟将这里库存的彩电都抢购空了。中山北路上的一个营业点,当晚用卡交易达到了40万元。

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、中央商场、华联商厦、太平商场等都宣布,从2月6日起停止使用代币券,随之都出现了大规模购物的现象。据了解,南京城大大小小几十家商店都发售过名目繁多的代币券,估计总金额达3亿元之多。

(《中国青年报》2001.2.7郁进东 文)

一个公务员的心里话

代币券让我后怕

我是江苏省某机关的一名干部。今年收到不少代币卡,加起来近4000元吧。

一次,我问送卡给我的人,现在怎么时兴送卡了?她的回答“句句在理”,让我开窍。一、送卡等于送钱,过节你总要买东西。送钱有时还太露了点,送卡就免除了这种尴尬;二、买卡的单位好做账。如果送钱就得用白条入账,这是违反财务纪律的。买卡就可以用正规发票入账,随便开个办公用品什么的都好看呀;三、买卡有回扣,一般是1000元可以买1100元至1200元的卡,单位当然愿意买卡送给关系户了;四,商家也高兴,等于是帮他促销。持卡人通常是滞后消费,这个时间差可以给商场带来诸如存款利息、增加流动资金等若干好处。

有人曾经看到过3万元一张的代币卡,好家伙,一点都不怕烫手。还有报道说,一些重权部门的权重之士对代币卡已经烦了,嫌售卡商场没什么东西可买。

(《中国青年报》2001.2.8 郁进东 整理)

税务部门说

发“券”偷逃了所得税

北京市西城区地税局的有关人士说,代币券(卡)的流行直接影响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收缴。一种是单位集体购券发给本单位职工,在商场开发票时填写“办公用品”等名目,从而逃避了应纳的个人所得税。由于单位未将此笔收入列入税前限额扣除的“计税工资”,企业所得税也可能因此而少缴;二是单位购券作为礼品赠予他人,多数被列入“业务招待费”,在计缴企业所得税时该科目超标部分将不允许税前扣除,因此而少缴企业所得税。三是集团购买某些商场的购物券,能够得到占购买金额一定比例的“优惠”。对于这笔收入,受益者多半不会主动交纳个人所得税。

可见,代币券所带来卖方的红火、买方的实惠,都是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的。

(《经济参考报》2001.2.7 胡敬超 文)

宜昌国贸大厦

购物券遭遇百万假券

湖北宜昌市国贸大厦在春节前违规印制了购物券,本想以此招揽节日生意。宜昌市居民顿海山、朱传华与国贸大厦的出纳秦明卫相勾结,由出纳提供商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购物券样本,顿海山花5000元在外地印制了一万张面值100元的假购物券。随后半个多月时间里,三人用假购物券从国贸大厦购买了3部手机、6台彩电及大量金银饰品等,同时,兑换现金7万多元,总价值达32万多元。日前,3名犯罪嫌疑人被宜昌市西陵公安分局刑事拘留。

(《羊城晚报》2001.2.7 杨士 文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